【国企改革观象台】新时期地方国有金融平台发展之路 —— 挑战篇

经过数年对金融资源的归集与整合,各省市级的地方金融平台已基本顺利完成股权划转调整。目前,大量地方国有金融股权已成功归集至指定金融平台公司,正迎来新的发展挑战与机遇。普华永道将通过一系列深度研究,围绕地方国有金融平台的发展与转型,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以期为行业发展转型尽绵薄之力。本篇是系列研究的第一篇,重点分析新时期地方国有金融平台面临的挑战。

1. 角色转变和使命达成的历史性要求

1.1 中央和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地方金融机构提出新要求

  • 第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明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方向。对于地方金融平台及下属金融机构来说,如何充分与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趋势融合,积极挖掘自身金融资源优势,走好自身的特色化经营之路,是需要考虑的战略性重要议题。
  • 第二,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对金融平台提出多项要求。地方金融机构需要打通财政资金到优质项目的通路,也需要拓宽融资渠道撬动更广泛的社会资金,激发财政资金运用的活力和效率。
  • 第三,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构建地方金融监管新模式。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央地协同”的监管体系将落到实处,金融监管短板将得到极大弥补。
  • 第四,国资委收紧央企涉足金融的要求及对地方的影响。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入股各类金融机构。地方国有金融平台如何理解中央精神,防止金融风险和产业资本之间的风险相互传递,值得密切跟踪。

1.2 “金融国资委”赋予地方金融平台新使命

  • 第一,“地方财政一盘棋”视角下的新使命。地方金融股权正逐步统一于地方财政的集中管理之下,使地方金融机构在促进经济增长、化解存量风险、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 第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使命达成。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机构将能够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中起到更强大的作用,通过各类金融工具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助力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

2. 出资人履职和集团管控的现实性选择

2.1 金融股权出资人的尽职履责面临多重要求

  • 第一,金融资本监管体系完善对出资人提出新的要求。金融类国有资产存在职责分散、权责利不匹配以及管理缺位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明确赋予了财政部门职责,并对金融机构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中的权责进行了清晰界定。
  • 第二,地方国有金融平台的受托职责需进一步强化。地方国有金融平台作为财政部门的受托方,负责管理国有金融资本还需充分发挥股东作用,在尽职履责方面需要投入更为高昂的管理成本。

2.2 集团管控模式选择与落地执行需平衡不同边界

  • 第一,多业态多监管带来集团治理与管控的复杂性。地方国有金融平台往往控股或实际控制业态多样的金融机构。如何构建适宜的集团及子公司治理管控架构,有效落实各项管控工作,成为其面临的共性问题。
  • 第二,平衡处理法人治理边界与风险穿透管理。作为国有金融资本的管理者,地方国有金融平台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同时需坚守法人治理边界。如何有效履行风险穿透管理职责,对于地方国有金融平台而言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地方国有金融平台相关主要法规政策与监管规则列表

3. 金融严监管和防风险趋势下的转型期挑战

3.1 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任务艰巨

自2021年开始,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开始暴露,地方国有金融平台和下属持牌金融机构也在不同层面受到影响。

  • 第一,参/控股金融机构的直接影响。风险暴露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可能会出现资本不足而需要股东增资,甚至可能导致机构陷入经营困境。
  • 第二,地方政府化险履职的专业担当。地方国有金融平台有义务协助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履行“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职责。

3.2 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是责任亦是担当

近年来,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逐步暴露,在各类金融机构中均有典型案例。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被首次提出,与“房地产”和“地方债务”一同被列为三大风险领域,凸显了当前风险防控的紧迫性。

近年来典型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列表

信息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信息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3.3 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不断承压

当前中小金融机构整体面临利差收窄、资产质量恶化和利润水平下滑等经营压力,为地方国有金融平台带来了更具挑战的任务。

4. 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趋势下的新课题

在国家层面的数据战略指导下,国家及地方数据局相继成立,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金融平台也纷纷将数字化转型确立为战略重心。

4.1 集团科技职能和科技子公司的定位和发展模式亟待厘清

集团型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其科技职能和科技子公司的定位和发展模式,是要厘清的。在管理模式上,控股集团与科技子公司既不能各自为政,也不能越俎代庖。在利润定位上需要从成本中心、人为利润中心和自然利润中心三种类型中去做好选择,各种模式均面临挑战和弊端。

4.2 地方数据平台管理运作的商业模式仍有待探索

对于承接地方公共数据运营的地方国有金融平台而言,如何利用各类公共数据为金融场景提供产品与服务并建立盈利模式,是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的方向,要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一,商业变现场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前,地方公共数据的商业应用主要集中于企业征信领域,然而由于征信市场的“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模式以及严格的征信牌照审核机制,对于地方国有金融平台而言,无法简单复制和推广。
  • 第二,数据基础与技术瓶颈成为制约因素。地方公共数据体量庞大且来源复杂,涉及多个部门和系统,数据格式、结构和质量差异显著。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和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是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 第三,合规要求和信任屏障的挑战不容忽视。公共数据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存在的数据滥用、隐私侵犯、安全漏洞等风险,还有共享授权方面尚未健全机制。

科技子公司的三种定位及特点

本文重点分析了地方国有金融平台面临的挑战,后续将围绕业内实践及挑战的应对之道展开分析和探讨,敬请期待!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下载完整报告。

联系我们

张立钧

中国区域经济主管合伙人,中国南部市场及深圳主管合伙人,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755) 8261 8882

王建平

金融业管理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21) 2323 5682

周瑾

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10) 6533 5464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