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基金的合理运作和有效利用,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文件,如《中央企业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这些政策对国有基金的规范化发展提出了高要求。国有基金需要注重提升风险控制和运营管理能力,寻求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应对行业内的诸多挑战。
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对基金管理机构在资金募集、专业化投资能力、风险控制以及市场化退出机制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普华永道认为,国有基金应转变粗放的业务模式,提升精细化经营能力,从渠道建设、行业洞察、精准决策、风险合规、精细化投后管理和市场化退出等方面全面提升投资管理综合能力,而数字化手段是机构应对挑战的一大切入点。普华永道建议,国有基金可通过打造投资管理数字化平台,围绕“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提升合规经营和稳健展业能力,通过聚焦四个关键能力建设点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助力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
数字化投资管理平台募资管理功能模块建设,一方面是强化募资渠道建设,充分调动内部募资积极性,挖掘内外部资源,扩大募资信息来源,提升自主募资能力;另一方面,重点建设募资过程跟踪及管理控制环节,实现募资全流程档案留存及数据沉淀,在提升募资管理效率的同时充分响应监管募资及时备案要求。
1. 强化募资渠道建设:拓宽募资来源,充分挖掘募资机会
强化募资渠道建设,一是充分调动内部募资积极性,出台募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基于人际网络、过往合作关系挖掘募资信息。二是利用数字化手段,构建多维度LP画像。做好内外部LP数据信息的整合分析,基于全方位、多渠道的数据沉淀,构建不同性质的LP画像,从LP基本信息、风险偏好、资金属性和行业偏好等建立多维度画像,基于LP画像充分了解LP投资风格,更好进行机会挖掘。
2. 募资过程跟踪管控:募资全流程线上化管理,实现数据留存,并提升资金募集效率
通过“募资计划与准备 - 过程管理 - 分析与汇报”的募资全过程线上化管理,实现对募资环节的全流程线上化管理,把控募资风险、提升募资效率并确保材料完备性,满足准确及时报送监管的要求。
国有基金通过构建投研支持平台,基于内部数据沉淀,结合外部信息数据采集、投研标签和分析模型体系构建,对投研分析模型深度打磨,建立数智化投资决策体系。最终形成宏观及行业研究、机构研究及筛选和公司研究及筛选的应用,同时探索先进技术的引入,如借助智能投研机器人保持系统的先进性,由此提升投研效率和水平。
国有基金可通过构建风险监控平台、自动化监管报送平台以及信息披露平台,实现风险全过程自动化监控,监管报送数据自动化获取及智能化监管报告生成,满足日常经营风险全过程闭环管理及合规报送要求。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明确了对股权投资机构市场化退出管理能力的要求,由此,国有基金可通过数字化手段挖掘退出渠道和构建退出决策支持模型工具,实现退出时机及退出方式的精准决策。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挑战持续及监管趋严,行业将进一步面临分化整合,预计后续行业整体将进入更为规范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基金应顺势而变,以数字化为矛,在变局中借助数字化手段寻求突破,量身定制匹配业务战略及自身发展需要、兼具战略性、创新性及可行性的数字化战略及落地举措,赋能投资业务高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