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观象台】政府引导基金持续发展,投后管理愈显重要

自2002年我国第一支地方财政参与的引导基金成立以来,政府引导基金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引导社会资本、落实招商引资和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引导基金已逐步完成了对子基金的投资,而将工作重心逐渐转向“管”和“退”。因此,如何在管理和退出阶段为子基金赋能,并持续发挥引导作用,也逐渐成为政府引导基金普遍思考的问题。本篇着重研讨政府引导基金在投后管理的主要挑战和建议

第一方面,投后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准确性偏差。

政府引导基金整体投后管理工作都建立在子基金的数据报送基础上,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穿透子基金获知底层项目的情况,投后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较为依赖子基金的内部制度建设和主观配合程度。对于此,普华永道建议:

  • 建设投后管理信息数字化系统。一般情况下,引导基金投资的子基金少则几十支,多则上百支,定期需收集的信息涵盖管理团队、基金运营、底层项目等多个方面。建设投后管理信息数字化系统不仅能提高信息收集效率,提高信息统计准确性,其基于基础信息的看板及深度数据加工模块,也为管理层对子基金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提供可能性;
  • 对关键且较为主观的投后信息,如对底层项目的估值,可以考虑聘请第三方专业估值机构对子基金估值结果进行复核,提高数据的客观性,增强数据的横向可比性;
  • 加强子基金人为原因填错数据或反复修改数据的惩罚措施。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幅度较大,难以就每支子基金填报的所有信息进行全面检查,因此子基金首次填报的准确性尤为重要。引导基金可以考虑在绩效评价等对子基金的评价体系里,对子基金信息填报的情况和质量进行打分,最终影响引导基金对该子基金管理人后续募资的参与度,或者子基金对引导基金管理费的收取金额。

第二方面,引导效果不持续。

政府引导基金往往缺乏有效手段对子基金投资后的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因此子基金管理人缺乏动力延续底层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往往只能止步于投资层面。

普华永道建议建立对子基金管理人的年度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并在绩效评价体系中针对地方关注的被投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如:收入增长率、税前利润增长率、解决就业人数增长率、当地纳税额增长率、招商引资等)进行定量要求,不同的达成率对应不同的绩效评价得分,最终影响各子基金在下一年度获得的引导基金管理费、绩效分成、后续投资金额等,以此对子基金的投后行为进行持续引导。

表1:母基金绩效考核可考虑指标

第三方面,退出督促效果有限。

目前大部分政府引导基金对于子基金退出工作主要着力点在督促方面,但由于退出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政府引导基金管理人仅靠督促无法从实质角度解决子基金的退出困难,导致退出工作空转。普华永道的建议是:

  • 考虑依托当地政府资源设立区域股权交流平台,增强资本和项目的联动。比如通过路演和培训活动为资本和项目开辟有效的沟通渠道,同时加强资金、政策、人才和信息的多维度对接,拓宽子基金的触达渠道,增加项目退出的概率;
  • 更主动地参与子基金与标的企业签署投资协议的流程中,尤其是借助引导基金的平台优势和更强的谈判能力,敦促并协助子基金尽可能在协议中添加包括但不限于回购、保证、担保等保障条款,在投资阶段为未来退出增加筹码及可确定性;
  • 子基金退出效率主要与DPI(Distribution to Paid-in Capital)指标有关,可以考虑按子基金已实现的DPI相较同期所有子基金的平均表现不同,对不同表现的基金采取差异化的退出敦促方案,避免“一刀切”。

表2:不同DPI表现的退出期子基金管理方式

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政府引导基金将开始面临投后以及退出的重要问题。未雨绸缪,通过以数字化建设提升投后数据管理水平、以子基金估值复核夯实子基金真实价值、以定期子基金绩效评价对其进行持续引导等多项前置化措施,管理层将能更早更好地发现投后问题,提前应对,事半功倍。普华永道持续关注私募股权基金及政府引导基金行业发展,期待与您随时就行业中的实际及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分享。

联系我们

宋经纬

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20) 3819 2655

王娟

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10) 6533 8088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