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观象台】国有基金高质量发展提效创效系列 —— 投后管理的数字化赋能

数字化转型工作已被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能力也被视为各投资平台发展的有效助力和突围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投资平台面临着巨大的业务与管理压力,需要更加及时地做出市场与风险的分析、更科学合理地做出决策、更加全面地服务投资者、并更精准地赋能被投企业。

虽然工作难度及强度加大,但是“降本增效”仍是主流,尤其在国有资本投资平台中,人员编制较为有限,因此大部分岗位面临“身兼数职”,投资平台迫切地希望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快速准确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自动化形成报告报表,以支撑决策、向投资者报送、向监管方报送。同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进行行业分析、风险监测,赋能业务。

因此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投资管理系统的建设,同时也更加重视工具应用,以及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让信息化建设切实做到 “提效,见效,多效”。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从起初的热点工程,探索构想,更趋于务实和短期见效,形式手段更加灵活。

投后管理成为投资机构亟待优化的重点

项目投后管理周期较长、面临的变化较多,通常是投资风险显现的阶段,是基金信息披露的重点内容,意义重大且工作繁杂,但是对于投资机构又往往是管理被动的阶段。

  • 被投企业或子基金数据收不上来、不及时、不准确,分析流于形式;
  • 指标数据要的急、口径多,数据收集、梳理、统计分析效率低;
  • 风险识别不到、想管而缺乏抓手、出险而无法及时应对……

应对策略

普华永道通过对投资平台业务与管理特点的分析,结合丰富的行业经验,对标国内、国外先进经验,为投资平台提供针对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解决基金投后管理中投资策略落实、数据收集与分析产投协同产业培育与招商引资、风险监测、合规管理等难题,并通过清单化、工具化指导企业实践操作,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推动数据场景的应用业财一体化的融合,并积极拥抱新技术,适配智能化场景。

投后管理的数字化赋能 —— 数据应用场景

  • 便捷化信息收集

通过投后数据收集平台向被投企业、被投子基金GP(普通合伙人)发送数据收集平台连接,通过授权登录后进行数据填报及报表上传,并可以进行数据校验,及历史数据查看与调整。

  • 自动化报告分析

根据项目投资及交易情况、退出情况,投后数据分析,对项目投后管理重要维度进行分析,进行预测指标对比、财务经营指标趋势分析,并自动生成投后管理报告。

  • 风险监测与预警

梳理核心风险预警指标,利用内部及外部数据,对收益预测偏差情况、收益波动情况、经营业绩表现异常情况、诉讼及抵质押情况、企业及行业风险舆情、政策趋势等进行收集与分析,设置指标及预警标准,进行风险的识别与预警提示,精准进行风险预警信息推送,并由相关部门制定应对方案,持续跟踪。

 

投后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构建可以帮助投资团队快捷的定期收集被投企业数据,汇集内外部数据,开展投后分析,初步识别预测偏离及异常趋势表现,便于投资经理进行深入分析,进行风险识别与应对;中后台可以根据权限查看项目投后分析及复盘,从专业视角及基金整体视角进行分析与提示,通过数据分析与挖掘,辅助管理层进行业务与管理决策。

联系我们

高洋

风险及控制服务部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10) 6533 2882

师帅

普华永道中国风险与控制服务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 [86] (10) 6533 751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