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紊乱的加剧,正在对全球各个地区的经济和生活带来持续性的影响。
普华永道近期发布《九种关键大宗商品面临气候风险,企业需采取行动参与保障社会繁荣》,报告发现,日常生产和生活所依赖九种大宗商品都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锂、钴和铜等重要矿物;小麦、玉米和大米等农作物;铁、铜和铝土矿(用于制造铝)等重要金属。因此,普华永道与世界经济论坛共同开发了“三大支柱”框架,助力企业更快适应气候变化。
日常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矿物和金属对运输、建筑、制造和电子行业及绿色转型至关重要;同时,小麦、玉米和大米等主要农作物提供人类42%的热量。然而,在这全球供应的这九种大宗商品中,绝大多数都在日益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生产。
即使在碳排放迅速减少的乐观情景下,许多提供这些大宗商品的矿山和农场在未来几年也将面临越来越炎热和干燥的状况——这些状况对生产造成的干扰不言而喻。农业作为全球用水最多的行业,消耗了世界上70%的淡水,干旱则会降低作物产量;而水对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种植尤为重要。在采矿时,缺水会影响矿石开采、矿物加工和粉尘控制等用水密集型作业。矿场和农场的工人经常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直接暴露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中,热应激会降低他们的生产率,甚至危及生命。
以下数据显示了即使全球碳排放量急剧下降,每种大宗商品面临日益严重的热应激和干旱的产能占比:
面临危机的大宗商品
据统计,在2020年,中国是锌、小麦和大米的最大生产国,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0%、25%和30%以上。对于锂、铁、铜和玉米等其他大宗商品,中国也是前三大生产国。同时,中国有五个省份的水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
而热应激和干旱对中国主要农业和矿业地区所造成的冲击,可能会对这些大宗商品的全球供应造成严重影响。
九种大宗商品的风险都在上升
在某些情况下,风险正在迅速上升,因此资源生产者需确保做好准备,以管理不断增加的风险;但同时,企业或许在相关的风险管理中缺乏经验。
不能假定未来的减排,会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即使在全球碳排放量迅速下降的乐观情景下,热应激和干旱风险也将显著增加,这凸显了在努力减少碳排放的同时,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的重要性。
资源生产者和消费者应开始为日益增长的中断风险做准备
根据普华永道《2024年全球CEO年度调查》,47%的CEO已经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其员工和有形资产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然而,要提高抗灾能力,企业需要采取更多行动。
企业采取行动,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是明智之举。随着气候导致的风险上升,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这些大宗商品的全球生产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干扰,从而对所有依赖这些大宗商品的国家和行业产生连锁反应。
企业如何采取行动保护其运营、员工和供应链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普华永道将从三大支柱出发,探讨企业可以采取的行动,帮助企业为未来做好准备:1. 通过识别和管理风险来增强复原力;2. 把握机遇;3. 形成合作成果。这三大支柱来自普华永道与世界经济论坛共同开发的框架,旨在加快企业适应气候变化。